动物世界的个性


与个人行为模式一样,个性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独有的一个特征。也许有许多人认为动物虽然也有喜怒哀乐的情绪表达,但是个体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差异。可是,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研究证明,从天上飞的大山雀到水里游的章鱼等飞禽走兽都能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甚至昆虫也有个性,比如蟑螂群体中有“羞怯或谨慎”和“大胆或探索”的性格分类,而豆娘在幼年到成年阶段,在同一阶段的不同豆娘会表现出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会看到蚂蚁跑来跑去,似乎就没有停止的时候,让人总是觉得蚂蚁忙忙碌碌的,就连许多故事描述的都是一样:它们勤奋,努力工作,总是时刻为未来准备着,以备不时之需。这听起来,似乎所有的蚂蚁都有着一模一样的行为与性格。但是,根据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并不是每只蚂蚁都有相同的个性的,比如有一些聚集地的蚁群充满着冒险精神,积极去户外探索觅食,而其他的一些蚁群相对来说就可能没那么激进、积极了。

是什么原因导致蚂蚁之间的行为和个性有这么大的差异呢?研究人员认为,这些“不同个性类型”的群体与动物收集食物的策略有关,这可能会改变我们对昆虫行为的社会性认识。


蚂蚁个性揭秘


为了确定不同的蚂蚁群体有怎样的行为差异,由拉斐尔·布雷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一个可控的实验环境中进行了相关的实验。他们收集了27个蚂蚁组群,并且在实验室中由蚁后在培育新生命,等这些新生命长大后才开始实验。这意味着在实验中的所有蚂蚁都是很年轻且没有任何经历的,就相当于在一张空白的纸一般未经这个世界雕琢过。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主要观察每个蚁群是如何寻找食物以及如何探索新环境的。他们观察在设定时间里去觅食、户外探索或隐藏不动的蚂蚁情况,并比较这些数字以衡量每个蚁群大胆、敢作敢为和觅食的程度。研究人员还通过逐渐增加蚂蚁觅食区域的温度(从26℃到60℃)来测量它们的风险承受能力。结果表明,一些高度活跃的蚂蚁能在高于46℃的户外进行活动,而这通常被广泛认为是它们的风险承担的上限,它们也因此被认为是冒险者。另一些不怎么活跃的蚁群则不愿意冒着酷热外出觅食,它们相对来说更羞怯、害怕新环境,懂得规避风险。

当研究人员反复进行相同测试11周后,他们发现这些差异会随着时间持续下去。在不同蚁群中行为变化最终变成了特定的类别,这种类别被称为“行为综合征”。这些症状与人类的人格类型类似,在动物世界中分为“主动”(例如大胆、积极、冒险等个性特征)和“被动”(例如羞怯、冷静、规避风险等个性特征)两类。


蚁群之间的碰撞


这些个性不同的蚂蚁之间是如何互动的?研究人员将两组个性迥异的蚁群放在同一个觅食区,以观察它们是如何竞争食物的。结果正如他们预料的那样,大胆、激进的蚁群对其他的蚁群更具有侵略性,觅食的能力也更强。但是由于这种蚁群的冒险倾向,它们会有更高的死亡率。

研究人员此前一直认为,在自然条件下,蚂蚁个性的养成可能与生存环境有关,冒险进取的行为策略代表了一种对生存环境的权衡。2014年对切胸蚁(美国境内从南到北都有)的一项个性研究就证实了这个观点:从地域上看,北方的蚁群相较于南方的蚁群会更激进、更具有冒险精神,因为北方的觅食季节比南方短暂,北方蚁群宁愿冒着死亡的风险,也要积极觅食。

不过,这项新的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所有的工蚁都是无经验的,它们并没有与其他的蚁群互动过,不会被它们影响而形成相似的个性与行为,完全就像是一个新生的婴儿一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是空白的。而实验环境也是稳定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蚂蚁也出现了个性的分化呢?进化生物学家认为,一组蚂蚁是否会被培养成具有侵略、冒险的个性,要视乎这个群体在应对挑战时那些单个蚂蚁的选择,如果一个群体中敢于冒险的蚂蚁较多,那么这个蚂蚁组群整体的冒险性格就会大大增加,最后形成一种蚁群的个性。因为一个蚁群可以被看作一个“超级生活体”,群体内蚂蚁会形成单一的群体个性,而不会出现一个群体内部有不同的蚂蚁个性。

科学家认为,这个发现是有趣且有意义的,如果将这个发现与蚂蚁的生殖成功率关联起来或许会更加有趣,很可能越具有冒险精神的蚁群,繁殖率和死亡率都会越高。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生物学家将比较不同的个性在繁衍后代上有怎样不同的作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