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叶能吃吗?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这个答案是否定的。然而,在海口市区一家特色餐厅内,用海南本地木薯叶和橄榄制作而成的橄榄菜,却“惊艳”了四方食客的味蕾。木薯叶代替了传统的芥菜叶,不仅口感更好,开胃消食,木薯叶中还含有优质的蛋白质,营养非常丰富。

无独有偶,临近中秋,近日在海南月饼市场销售的一款由木薯全粉代替传统面粉制作的“木薯月饼”让消费者眼前一亮,含木薯杂粮更营养健康,上市后便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木薯对于海南人来说并不陌生,一直以来,木薯被人们认为属于低产值的产业,处于一年不如一年的尴尬境地。而如今木薯作为重要的粮食和饲料补充,它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依托海南“试验田”,在“良种化”和“轻简加工”的双轮驱动下,木薯产业链不断延长,目前木薯在全国推广种植1.93亿亩,新增产值579亿元,更是“一带一路”中重要的一环。

那么海南木薯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何?未来的出路在哪?能否将它发展为特色优势产业?记者就此进行走访。

困局

亩产经济效益较低,种植面积萎缩

木薯不但富含淀粉,还含有丰富可食用纤维、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元素等,是一种天然、安全杂粮,是优质粮食原料,自19世纪引进国内种植,长期以来在粮食作物中占有重要位置。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木薯种植的亩产经济效益相对较低,近年来海南木薯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地萎缩。据了解,近年来,新鲜木薯的收购价一直500元一吨左右徘徊,木薯亩产经济效益低,农民收入低种植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自然减少,目前海南木薯种植面积约10万亩,而在种植顶峰时期则多达约80万亩。

在木薯传统加工方面,受原材料生产不足、全国木薯产业低迷等因素影响,海南木薯淀粉厂经营也举步维艰,不少工厂被迫关门停业。曾经全岛木薯淀粉加工厂有十余家,而如今仅剩3家在持续经营。

“受制于原料不足等因素,目前海南食用木薯加工发展较为滞后,缺乏相关企业的带动,产品率低,经济效益低,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同时在以往的传统加工中,副产品利用率偏低导致经济效益难以提升,从而打击了农户种植的意愿。因此提高木薯种质资源,改善加工工艺,多元化利用延长木薯产业链是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热科院品资所”)研究员陈松笔说道。

突破

多元化利用延长产业链

在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林下种养基地,围栏圈养的跑地黑猪长得十分健硕。“我们基地养的猪都是以木薯发酵为原饲料,饲养过程中不使用抗生素、激素等针剂,生猪病害少生长健康,同时使用木薯发酵饲料后,养殖成本大幅度降低,平均每头猪每天饲料成本在2元以下,经济效益显著。”基地相关负责人林世欣告诉记者,2018年起木薯发酵养猪技术在基地进行实验后,这项技术已不断成熟,技术投资少,无论是企业规模化养殖或是农户的散养,都能很快上手应用。

事实上,利用木薯整株粉碎制作生物发酵饲料技术,生产猪、牛、羊专用饲料,在海南多地已经得到应用,并已取得不错的成效,木薯为畜禽生态养殖基地提供健康绿色无抗养殖饲料,实现农牧结合种养循环闭合。而这仅是木薯多元化开发利用的一个方向之一。

“木薯的茎秆和茎叶经过机械化粉碎和生物高效降解发酵,可为禽畜生态养殖提供饲料;木薯的薯块可通过集成精简化加工工艺食品化;块根则可以工业化,让企业加工副产物实现综合化处理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李开绵说道,在他看来,海南木薯产业正经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高效栽培--农牧结合--种养循环--产品加工--综合利用--生态高效--绿色发展”的全产业链的生产模式,将为木薯产业突破困局。

方向

“良种化”加“轻简加工”双轮驱动

木薯是热带亚热带作物,一年有9个月以上的无霜期,事实上年平均温度18℃以上的地区均可栽培,近年来木薯种植不断北移,全国已经有9个省份在种植木薯。在李开绵和他的团队看来,海南在全国是不可多得的终年木薯生产区,两年可收获三茬,海南发展木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发的华南系列木薯品种已有18个,通过基因组学的不断研究和发现,今后还将有一批适用不同加工用途的品种研发面市。“品种不断优化后,将为产业加工提供更多空间,例如有适宜淀粉加工的高淀粉品种、具有抗花叶病的品种等等,可根据不同的加工需要选择种植。”陈松笔说道。

木薯月饼、木薯蒸糕、木薯罐头、木薯全粉干脆饼…木薯食品化产品越来越丰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李开绵介绍,目前热科院已储备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木薯轻简化生产技术,并研发出木薯系列产品92个。“针对海南木薯种植较为零散的特点,我们把这些轻简化的生产加工技术教到农户、合作社的手里,让他们自己就能实现简易的加工,提高经济效益。”李开绵说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