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至20日,2021文昌国际航空航天论坛在海口举行,航天界的领导专家、精英翘楚齐聚椰城,围绕“加快卫星应用产业发展,打造空间科技创新战略高地”这一主题,共同探讨海南文昌航天产业发展,让文昌国际航天城再次成为瞩目的焦点。
文昌国际航天城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11个重点园区之一。建设文昌国际航天城是推动实施航天强国战略、贯彻落实中央12号文件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精神的具体体现。
作为“陆海空”三大未来产业的主战场,海南省委、省政府将建设文昌国际航天城列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先导性项目之一。《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文昌国际航天城将瞄准国际标准,以航天科技为主导,重点发展航天发射及配套服务,航天高端产品研发制造,航天大数据开发应用,国际航天交流合作以及其他“航天+”领域,建设成开放型、国际化、创新融合的世界级商业航天城。
天和升空。乐凯供图
商业航天迎来发展黄金期
伴随航天技术的井喷式发展和太空力量的迅猛推进,航天产业正在成为当前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引擎。
2020年,包括政府航天投资和商业航天收入在内,全球航天经济总量再创新高,达到3850亿美元。
商业航天从传统的通信、导航、遥感应用卫星领域,拓展到载人航天、空间探测、在轨服务等多个领域。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和风投公司正进入航天领域,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相比于国外成熟的商业航天模式,我国的商业航天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迅猛。2015年,被称作是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元年,截至目前,国内已注册商业航天领域公司达数百家。其中民营航天企业占比超过80%,主要集中在卫星应用和发射领域。
我国目前有四大航天发射场,前三个分别是酒泉、太原和西昌,它们或在大漠深处,或在大山腹地,而最新的航天发射场,选择了南海之滨的海南。业内认为,海南文昌依托独特地理优势,加快构建全产业链格局。加强人才技术储备,发展航天旅游新业态,在建设自贸港与发展商业航天的时代蓝图下,已然成为竞逐商业航天、拥抱星辰大海的理想之地。
纵观未来5年,中国规划发射卫星需求不低于3000颗,中科院、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电科、长光卫星、长沙天仪等科研单位和央企民企规划的卫星发射需求成倍增加。
竞逐商业航天文昌优势凸显
优势一:独特的低纬度优势
文昌发射场位于北纬19度。在全球发射场中,仅有法属圭亚那航天发射场(北纬5度)和印度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北纬13度)纬度更低,更靠近赤道。
靠近赤道,发射卫星时可借助接近赤道的较大线速度及惯性带来的离心力,使火箭燃料消耗大大减少。
对比来看,与位于北纬28度的西昌发射场相比,从文昌发射场发射火箭,有效载荷将提高7.4%,可使中国现有的运载火箭有效载荷提高300多千克。
考虑到卫星的微型化发展,很多小卫星仅50千克重,那么在文昌发射就比在西昌发射可以多送这样的6颗小卫星上天。目前国内商业发射价格在12万元至15万元每千克,算算经济账是可观的。
此外,火箭从文昌发射场发射后的夹角为19度,而从西昌发射后的夹角为27度,仅在校正夹角上,文昌发射场节省的燃料就可以让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多运行3年。
而国内目前大多数卫星设计寿命不过8至10年,所以说,换到文昌发射,同等条件下卫星在轨运行寿命可延长三成左右。
优势二:便捷的海运优势
由于中国铁路隧道直径的限制,超过3.5米直径的火箭无法通过铁路运输。而大推力火箭是建造空间站的首要前提,也是重返月球、登陆火星的必要条件。
我国目前设计制造的体型最大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胖五”,直径达到5米。由于体型超标,始终无法运抵身处内陆的前三大发射基地。
正是有文昌航天发射场的新建,“胖五”通过海运来到文昌,于2016年11月3日完成了漂亮的升空首秀。集空间站、月球探测器和火星探测器等各类高大上发射任务于一体的“胖五”系列自此有了根据地。
从经济上来说,与陆运相比,海运价格便宜也方便。除了国内市场,海南周边国家包括泰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均有卫星发射需求。
此外,文昌发射场的射向覆盖90度至175度,射向1000公里范围内均为浩渺无垠的南海,坠落的残骸不易造成意外,航区及落区安全性好。
优势三:航天全产业链布局
2020年6月3日,海南自由贸易港文昌国际航天城挂牌,同时成立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一年多来,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蓬勃开展,“三横五纵”路网工程、航天产业服务中心、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加快建设,航天超算、长光卫星应用、清华大学文昌附中高中部等一批项目入驻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航天发射商业测控系统项目,计划投资约7亿元,打造以航天发射商业测控为主体、以航天产品研制、卫星数据应用、科创办公等产业为辅的多元化、科技型、生态型产业集群;文昌航天卫星运营中心项目,计划投资2.06亿元,将建成以卫星数据接收站为中心,集卫星运控、数据生产、行业应用、人才交流为一体化的产业园区。
今年8月24日,天津星通九恒科技有限公司主导的“36天罡星群”项目在文昌国际航天城举行挂牌仪式。据悉,这是我国首个将36颗遥感低轨小卫星用于自然灾害和城市应急监测预警服务的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日前,文昌国际航天城已有36家单位签约落户,近300家企业注册入园,基本覆盖了商业航天行业的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及地面设备制造、卫星应用及运营等完整产业链。
优势四:航天技术和人才储备
人才是航天事业起步的关键,也是文昌航天目前发展最大的“瓶颈”之一。为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和政策支持,文昌市先后出台了《文昌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才住房政策的通知》以及关于调整人才住房租赁补贴标准和购房补贴标准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文昌市新增各类人才2986名,其中高层次人才57名,以退休返聘、短期服务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5名,为打造文昌国际航天城提供强力的人才支撑。
与此同时,文昌国际航天城积极招引航天人才培养院所来文昌创办分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海南分院、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分院、国际航天航空大学等项目正加快推进。
一位父亲在给自己的女儿讲解航天知识。阮琛供图
海南推动文昌打造商业航天高地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会同商务部、海南省等制定了《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特别措施》),并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印发实施。《特别措施》中包括了一些国际前沿的领域,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商业航天。
《特别措施》提出:优化海南商业航天领域市场准入环境;支持海南建设开放型、国际化的文昌国际航天城;推动卫星遥感、北斗导航、卫星通信、量子卫星、芯片设计、运载火箭、测控等商业航天产业链落地海南;优化航天发射申报、航天发射场协调等事项办理程序;支持在海南开展北斗导航国际应用示范等。
随后,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就此提问。海南省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商业航天市场需求很旺盛,市场潜力巨大,海南文昌作为中国首个滨海低纬发射基地,发射成本最低,大直径火箭运输最便利,航路落区最安全,发射最高效,自贸港政策最优。《特别措施》提出支持海南建设融合开放的文昌国际航天城,推动商业航天产业不断扩大开放开展国际合作,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链落地海南,对助力中国商业航天蓬勃发展意义重大。
“海南省将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有关部委的支持指导下,加大对文昌国际航天城的支持力度。”该负责人说,海南将从空间规划、开发建设、运营管理、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制度创新等方面全力支持建设融合、开放的文昌航天发射场,打造国际一流、市场化运营的航天发射场系统,建立符合我国国际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特点的建设管理运用模式,积极鼓励商业航天领域科技创新与应用,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商业航天企业重大项目布局海南,推动海南文昌建设成全国乃至全球的商业航天高地。
在国家航天局等有关单位指导下,海南省政府于2020年11月首次成功举办文昌国际航空航天论坛,300余名专家学者、产业精英、驻华大使和国际组织代表共商发展大计,为文昌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建言献策,社会各界反响热烈。
眼下,海南坚持产城融合、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正全力推动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2021年,火箭总装测试厂房、卫星总装测试厂房等主导产业项目开工建设,遥感卫星应用产业综合信息与服务平台完成可研编制;“三横五纵”路网工程、产业服务中心、清华附中文昌学校二期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等30余家单位签约落户,园区内市场主体达1300余家;航天城政务服务中心成立,累计承接省市审批事项60项,全面推行极简审批,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为集聚航空航天领域优质资源,提升航天城影响力和知名度,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海南省政府隆重举办2021文昌国际航空航天论坛活动。本次活动以“加快卫星应用产业发展, 打造空间科技创新战略高地”为主题,旨在塑造国际化、专业化论坛品牌,构建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加快推动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发展。
文昌国际航天城
招商引资支持政策八条
(简化版)
吸引鼓励类产业企事业单位落地,连续三年给予返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100%
鼓励航天主导产业发展,按合同额奖励最高500万元
支持企事业单位入园,办公场所3年免租金
优化产业用地基准地价,主导产业可按不低于相对应土地用途现行基准地价的60%确定
设立海南航天产业引导基金,单个企事业单位支持金额最高1亿元
支持高新技术项目建设,单个项目奖励金额最高100万元
鼓励以商招商,对成功引进约定项目的企事业单位最高奖励100万元
推行无偿代办帮办政务服务,优先保障重点领域企业员工的住房
看规划
6.3万亩航天城打造创新融合示范区
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主要包括起步区、航天发射及配套区两部分。其中:起步区规划面积1.8万亩,是航天城的先行发展示范区。起步区可以为航天发射及配套区提供创新研发、产品研制、会议交流、生活配套等支持;航天发射及配套区规划面积4.5万亩,是国际航天发射中心,主要布局重型运载火箭产业、新一代运载火箭及商业航天发射及相关配套产业,辅以航天文化旅游等产业。
目前,航天城已编制完成《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概念性规划》《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起步区概念性规划》2个概念性总规和《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起步区城市设计》以及《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起步区智慧园区和通信基础设施规划》《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起步区航天大数据产业集群规划(2019-2035)》《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起步区产业规划》等3个专项规划,并于2020年实质性启动起步区建设。
计划到2025年,国际一流、对外开放、创新融合的航天城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基本确立“产城融合、蓝绿渗透”城市格局;加速创新融合及航天相关产业落地投产;各项基础设施基本建成。
到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一流、对外开放、创新融合的航天城先行示范区;建成“生态、创新、文化、幸福、智慧“的文昌国际航天城;创新融合及航天相关产业集聚效应充分显现,经济效益显著。
看政策
航天城发布11条政策鼓励科技创新
今年4月24日,庆祝“中国航天日”之际,文昌国际航天城发布了11条关于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真金白银鼓励科技创新。
11条政策具体包括——
设立航天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落地航天城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创业活动,培育发展航天产业,提升航天城自主创新能力。
鼓励入园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对首次认定通过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总计50万元奖励;对再次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
鼓励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对省外迁入航天城的高新技术企业,符合海南自贸港产业发展方向、航天城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且高企资格在有效期内并承诺5年不迁出的,经海南省科学技术厅确认公布,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
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对于进入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的企业,每年给予研发费用补贴,按上年度研发费用增量的30%进行奖励,最高为10万元,培育期为3年。
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及管理。对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等给予不同金额的奖励。
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成果转化奖励。企事业单位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在航天城落地转化和产业化,一次性给予20万至100万元不等的奖励。
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实施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对承担有配套经费要求的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单位,给予其项目自筹资金部分30%的配套支持,最高为300万元。
科研平台研发设备采购补贴。在航天城注册的卫星研制、火箭研制、卫星应用、航天大数据等重点发展领域企事业单位,设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的,给予评定后新采购科研平台设备40%的经费补贴,最高为500万元;设有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创新平台等科研平台的,给予评定后新采购科研平台设备30%的经费补贴,最高为200万元;鼓励航天城内企事业单位共享科研仪器、设备、设施等,按照年度结算额的5‰,给予设备提供方补贴,最高为10万元。
科技创新团队项目资助。对满足海南团队全职引进奖励标准,在航天城内注册并经海南省人民政府认定,且项目资金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的团队,采用后在享受海南高层次人才团队奖励的同时,给予1:1 配套奖励。
鼓励创新创业载体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技创新载体。
强化科技服务机构服务。支持省内科技服务机构或其分支机构帮助航天城引进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对于辅导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机构给予现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