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打造种业和海洋科技新高地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文/符彩云 图/沙晓峰
近年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充分利用三亚的“纬度”、南繁的“温度”和南海的“深度”,以深海科技和南繁科技为“双引擎”驱动,全力打造国家深海科技创新中心、“南繁硅谷”及产学研城深度融合的聚集地。
据悉,自2019年启动建设以来,崖州湾科技城围绕南繁科技和深海科技两大板块紧密布局,累计注册企业6156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3家;截至2021年底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6.62亿元。
高质量推进“南繁硅谷”建设
在崖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监测车、无人机……一批高科技产品在这里亮相。据崖州湾数字科信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耿涵介绍,产业园展示中心监管调度与科研信息服务示范项目已经投入使用。项目承载物联网、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科研育种现代化服务平台,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物联网测控系统,推动物联网、遥感以及无人机作业技术在墒情、苗情、长势、病虫害、产量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实现在科研育种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种苗和农作物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并实现智能远程操控,有效提升了南繁农业科研育种信息化水平。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记者 沙晓峰 摄
随着南繁硅谷建设推进,工作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南繁育种从过去的季节性加代繁育向常年科研育种转变。近年来,南繁基地建设管理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三亚、陵水、乐东26.8万亩国家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已建成22万亩高标准农田。此外,实验室、公寓、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为科研人员专心搞科研保驾护航,如今,南繁的“候鸟”不再迁移。
在另一边的崖州湾科技城现代生物技术育种先行试验区300多亩的智慧农田里,部署有“天、空、地”科研设备进行管理,依托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田间作物的表型来决策育种的方向,从而培育出更优良的品质。基地积极推广种业CRO业务,为南繁育种科学家提供全链条服务,提升科研效率,加快形成“科研+服务+新农业”产业链,为“南繁硅谷”发展注入“新动能”。
海南规划建设南繁科技城、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等平台。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通过“揭榜挂帅”对76个科研项目进行攻关,目前,进驻40个团队、750名科研人员,研究生1158名、博士后56名;引入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种集团、先正达集团等20家高校、科研机构、种企作为理事单位。
同时,一批“国字号”种企以及一批国际种企的入驻,既加快了人才培养进程,也为“南繁硅谷”建设注入了创新动力。国家种子精准设计育种中心、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非人灵长类种质资源与模型研发中心等一批重大科创平台项目正加快建设。国家(三亚)隔检中心一期已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南繁种业科技众创中心交付使用;国家南繁生物育种专区一期3280亩基础设施完成建设,已启动生物育“南繁硅谷”高水平建设“南繁硅谷”高水平建设种试运行工作和首单生物育种试验,高质量推进“南繁硅谷”建设。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培育高水平科技创新能力
今年6月底,崖州湾科技城将迎来首批学制2年的2022届海南专项毕业生,他们分别来自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随着自贸港和人才政策的深入推进,不少应届毕业生表示愿意留下来参与自贸港建设。在此实习的冯君玉表示,“在平时的学习中,会有种业专家给我们开讲座,让我对南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还曾有幸见过玉米专家程相文老先生,他们老一辈南繁科学家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明年我也想要留在海南从事南繁相关工作,将南繁精神传承下去。”
自2019年起,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11所高校、科研机构先后入驻崖州湾科技城,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服务和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平台。截至5月19日,崖州湾科技城2021-2022学年度春季学期报道研究生1286人,其中海南专项1001人,课题组学生285人。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记者 沙晓峰 摄
为全面推进种业产学研协同,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已经打响第一枪。据了解,实验室理事会由海南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三亚市政府、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4个政府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等10个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等5个企业单位以及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2个平台单位构成,在组成成分上形成高校、院所、企业、政府产学研政紧密结合的构架。
作为崖州湾科技城搭建的公共科研平台,种子实验室的成立,使各南繁单位告别了以往的“单打独斗”,实现联合攻关,培育育种协同创新生态。大型仪器公共服务中心、种质资源分子鉴定平台、核心种质资源库、人工气候室等开放共享平台已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配置到位3500余台套仪器设备。
崖州湾科技城有关负责人表示,科技城充分发挥南繁、深海科研优势,有力有序推进科创平台等重大产业平台和科研配套设施建设,正不断完善园区科研条件、做好科研保障、全力提高科技城自主创新能力。其中,省重点项目崖州湾科技城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将重点建设成为国家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将满足涉海高校开展深海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公共需求,打造成为深海科技高层次人才产学研的集聚地。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机电和幕墙施工,项目总体形象进度完成72%。
潜进万米深蓝 拓展深海科考
静谧的南山港里,一艘艘满载希望的船舶整装待发。崖州湾畔,万米深海探测从这里起航。
据了解,崖州湾距离1000米水深海域仅128公里,距离2000米水深海域仅260公里,科考船可在当天往返。
2020年3月10日,中科院“探索一号”船载着“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南山港码头启航;2020年6月28日,我国首艘全数配备国产化科考作业设备的载人潜水器支持保障母船——“探索二号”船在南山港正式入列,标志着中国深海科考再添利器;2020年11月10日,国之重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创造中国乃至全世界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自“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实现常规科考应用以来,已完成21次万米下潜;上海交通大学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研制的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样机,首次实现采矿车海底大曲率曲线路径高精度跟踪,对满足我国未来海底矿产资源工程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三亚已汇聚“探索一号”“探索二号”科考船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大型深海超高压模拟试验装置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装备。中国船舶集团、中科院深海所等15家科研院所、200余家企业和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纷纷抢滩入驻。
崖州湾科技城重点布局“一城、一港”,即深海科技城和南山港,依托深海科技城建设南山港为深海重大科研项目落地提供重要支撑,快速汇集资源,立足深海科技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全力谋划和推进一批重大平台项目和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崖州湾科技城有关负责人表示,三亚南山港区将建成以“科考为主、优化货运”集科考、货运、维修等功能的港口,未来,三亚港南山港区将结合自由贸易港建设,逐步打造成为以科考为主,货运为补的综合性特色港区,为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深海科研、南海维权等工作提供重要的综合服务保障。
崖州湾科技城的变化,可用“日新月异”四个字来形容。百余个项目在建,万丈高楼平地起……南繁种业和深海科技领域的创新主体和要素资源快速集聚。在这里,发明专利审查周期由20个月压缩至最快3个月,实用新型专利审查周期由9个月缩短至15日,外观设计专利审查周期由8个月缩短至7个工作日……2022年3月4日,三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仅用时2个工作日就完成了首件快速预审案件的成功授权,授权时间大幅缩减99%以上。
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知识产权保护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崖州湾科技城正不断完善一站式、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新体系,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新格局,助力于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未来,崖州湾科技城将吸引更多企业和科研机构到这里来共谋合作,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