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海南省2023年国际科技合作工作交流会在海南大学召开。本次交流会由海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来自海南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南海研究院、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三亚南海地质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海南省航天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海南)等20多家科研单位、近50余人参加了交流会。

省科技厅召开2023年国际科技合作工作交流会。

会上,海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与合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2023年省国际科技合作的有关进展,重点围绕海南省实施国际科技合作三年行动方案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制定出台的“海南省国际科技合作研发项目和经费管理暂行细则”“海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暂行实施细则”“海南省省级财政科技专项项目经费跨境支付实施细则”等核心政策向与会科研人员进行了详细解读和宣介,服务科研创新主体及时掌握海南省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新举措,进一步推动国合政策落地见实效。

为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省科技厅多方统筹、积极谋划,以《海南省自由贸易港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为蓝图,围绕RCEP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陆海空”创新高地国际科技合作、全球“全健康”体系先行示范、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南蓝碳研究与实践等重点领域布局实施了一批国际合作项目。

会上,2023年初启动实施的省国际科技合作研发项目负责人汇报了研究进展和合作成效,在理论研究、关键装备与技术研发、科研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以项目合作为纽带不断深化与香港、英国、美国、新加坡、俄罗斯、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区和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在理论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海洋研究所合作研发了海洋碳封存关键技术;在基础研究领域——海南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合作揭示了3D打印人工骨复合支架修复骨缺损的作用机制,海南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合作确定了低分子量鱼皮胶原蛋白肽促进创口皮肤胶原沉积的分子机制;在应用研究领域——海南大学和香港大学合作建立了海南热带特色乳酸菌菌种资源库,海南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建立了热带特色植物蛋白结构数据库,南京农业大学和霍拉桑-拉扎夫农业与自然资源研究中心合作搭建了发酵型椰基活性蛋白发酵技术平台,海南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选育了早结椰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和伊斯兰堡COMSATS大学合作选育了抗病毒香蕉,海南大学和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合作研发了多地形作业的跨行自走式智能高效除草机器人。

跨境支付是此次工作会交流的重点,在开展国际科技合作过程中,科技人员普遍关注如何依规开展科研项目经费跨境支付。为进一步支撑海南自贸港高水平对外开放,近期,海南省科学技术厅、海南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联合印发了《海南省省级财政科技专项项目经费跨境支付实施细则》,明确了税务备案、实施跨境支付“白名单”机制、对外汇款操作流程、以及跨境经费管理等细则。

与会人员还就明年省国际科技合作工作进行深入交流,为谋划海南省国际科技工作提出建议。(文/刘荣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