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上午,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崖州湾科技城顺利召开。会议采取函评咨询与现场咨询相结合方式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万建民院士,委员陈温福院士、胡培松院士、钱前院士、谢道昕院士、尹飞虎院士、张洪程院士、柏连阳院士等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出席会议。会议还邀请了李家洋院士、张启发院士、谢华安院士、朱玉贤院士、韩斌院士、刘耀光院士、何光存教授、孙传清教授等行业知名专家、学者进行现场指导。

国创中心相关负责人从组织保障、平台建设、经费落实、人才团队、机制创新、科研进展、产业布局等方面系统报告了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的建设运行情况,并就国内外耐盐碱水稻研究现状、科研攻关技术路线、产业化开发进程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汇报。

与会专家高度肯定了国创中心在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团队建设、创新平台搭建、基因挖掘与种质创制、新品种培育与示范、稻米产值提升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特别对大田多盐度全生育期精准鉴定平台的建设、全生育期强耐盐种质资源的筛选、优质耐盐杂交稻新品种箐两优3261的培育等工作表示高度认可。

委员们立足国创中心的发展,希望牵头单位及全体共建单位对标建设期要求,切实履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主体责任,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培育新型战略创新人才队伍,为种源自主可控、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和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突出贡献。会上提出了诸多建设性建议:一是在盐碱地综合利用上,要依据我国甚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盐碱地类型及分布,因地制宜开展分级分类综合利用;二是在重大新品种培育上,注重新型育种技术创新的同时,要切实注重袁隆平院士制定的“通过杂种优势利用提高耐盐碱水稻产量水平”技术路线的落实;三是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力争突破水稻耐盐碱主效基因、强耐盐碱杂交稻杂种优势固定;四是在耐盐碱水稻产业化上,要强化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联系,形成“两链双向循环”良好机制;五是在合作交流上,要充分发挥国家间、学科间、各国家级平台、各单位和团队间的优势力量,开发融合创新新路径;六是在创新人才培养上,要注重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探索并制定符合青年创新人才成长的评价体制机制。

湖南省科技厅、海南省科技厅、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