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荔枝真甜,记得一定要吃新鲜的……”6月的一个下午,李炯沅与同事聊起海南荔枝,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其实,在他心中,海南的“好”远不止荔枝,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让他热爱着。

李炯沅,来自马来西亚,英文名Lee Chuong Juen,现任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马来语及英语外教老师。从教多年来,他在海南共培养外语类学生2000余名,这些学生在翻译及国内外文化传播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出生于马来西亚,又曾去多个国家闯荡,李炯沅最终将脚步停留在海南,究竟是为什么?“我的外公是定安人,外婆是万宁人,我的根在海南。”他说:“海南正在全力建设自由贸易港,作为一名华裔,我愿落叶归根,为海南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心之所向 步履以往

马来西亚半岛西边,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马六甲市,这是一座中国人并不陌生的城市。早在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就有六次在马六甲停留。现在的马六甲,也随处可见中国元素。

李炯沅的外公外婆当年从海南一路下南洋到达马六甲,并在此定居谋生,他的父辈和他都出生在这里。“家里人从小都叫我阿炯,外公说名字前面加个‘阿’字的叫法,是海南人的一种习惯。”在李炯沅的印象里,虽然多年漂泊在外,外公外婆从不曾忘记家乡,他们也想把海南的记忆传承给子孙后代。

李炯沅正在上课。记者 郑光平 摄

在马来西亚读完研究生后,李炯沅开始出门闯荡。他曾去过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以及东欧的几个国家,这个过程中,他接触到不少中国的留学生。因为英语、中文都不错,他时不时会给留学生当语言指导。

“大家熟了后,留学生常问我,你熟练掌握了两门语言,为什么不考虑去中国教英语呢?”听到他们一言一语间说着中国发展的成就,李炯沅逐渐动了心。

2015年,他无意当中看到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的招聘信息,立刻报名应聘。海南,是外公外婆出生的地方,是一直以来心里的牵绊,他要去看看。就这样,很顺利地,李炯沅在那一年来到海南,并就职于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担任英语外教老师。

2018年,闯荡的脚步没有停止,李炯沅离开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去往四川、云南任教。2022年,他再次回到海南,并被认定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国专业人才(B类)。

漂泊多年 难忘海南

“你回来啦,我记得你,你是那个马来西亚老师。”这是2022年,再一次返回海南时,李炯沅去逛菜市场时,卖菜的商贩笑着向他打招呼的话。那一刻,一份感动之情涌上他的心头。他说:“离开将近四年,他还认得我,这就是海南人的淳朴的热情,让我有种回家的温暖。”

或许正是这样简单的一句问候,让他决定留下来,不再离开。他说:“漂泊多年,难忘海南,此心安处是吾乡。”

同时,李炯沅发现,2022年的海南与四年前相比,变化很大。“学校在文昌,以前想喝杯星巴克,要坐一小时一班的高铁去海口才能喝到,而现在学校附近就开了星巴克。而且马路上的私家车越来越多了,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李炯沅正在备课。记者 郑光平 摄

是什么让文昌在短短几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李炯沅了解后知道,原来这些变化都离不开海南自贸港的建设。“2018年我离开海南,还参与过59国人员入境旅游免签政策的马来语翻译工作。没想到随着开放化力度不断加大,自贸港建设让海南不断蓬勃发展,与日俱新。”

了解到这些后,李炯沅认为,在海南教英语有着更强的责任感。因为自贸港是面对国际的、开放的,那么学生不仅要学好英文,同时还要了解更多世界文化,这样才能在自贸港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凭着多年教学经验和多年国家的游历见闻,他将各国人文、地理、风俗、文化等内容,巧妙地融入教学中,让学生乐于听,乐于学,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做好“桥梁” 共促发展

“2022年,央视做了一期美食节目,邀请我作为华裔代表参加录制。”李炯沅说,美食文化是海南诸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节目中,向更多人介绍美食的由来、美食的故事,其实就是在传播着海南的文化。

远不止如此,一直以来,李炯沅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文化使者”的使命。他将海南的风貌、地理、人文以及自贸港建设的政策等,通过外文频道,向全世界的朋友进行推介。

李炯沅(左一)受邀录制节目。受访者供图

“海南的文化多元而且魅力无穷,下一步,我打算去外公外婆的家乡溯源。”李炯沅说,走一走他们曾经走过的路,看一看他们曾经生活的村子,听一听他们熟悉的海南方言,用心感受那份深埋于心底,多年化不开的思乡之情。

他也将把这些所见所闻带回马来西亚,讲给外公外婆听,让他们的心离家乡更近些,讲给朋友听,让他们充分了解海南自贸港的发展前景,并鼓励他们前来创业兴业。

李炯沅说:“我就是要做好这个‘桥梁’,一头连着海南,一头连着马来西亚。多年前,正是因为海南的开放性,我的祖辈到了马来西亚,如今,海南依旧是国际的、开放的,所以我相信海南自贸港会越来越好。”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记者 任桐 实习生 孔栋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