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落实落地 聚焦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

全面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

2022年确定为科技规划和政策落实年,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省委七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沈晓明书记在省科技奖励大会上的新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抓科技规划和政策落地为主线,聚集以超常规手段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狠抓“陆海空”三大科创高地建设,狠抓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狠抓创新主体培育,狠抓产业技术攻关,狠抓人才培育引进,狠抓开放合作,狠抓科技成果转化,狠抓市县科技能力提升,狠抓制度集成创新,力争实现服务国家战略取得局部突破,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提升,引领自贸港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陆海空”三大科创高地建设有突破,力争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获批;争取国家科学技术奖有突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1500家;培育种子企业、瞪羚企业、领军企业100家以上;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1.0%;技术合同交易额达35亿元以上;引进新药创制项目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总数达350项以上;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以上;新增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家以上;获批建设国家技术转移(海南)中心和海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制度集成创新有首创。

围绕以上工作思路和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落实,扎实推动科技规划和政策落地

建立落实推进机制。突出“十四五”规划发展指标和重大项目的牵引作用,强化规划对资源配置的引导,各类科技计划优先支持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加强规划宣传解读,动员各方力量共同推动规划实施,形成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贯彻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科技开放创新若干规定》,广泛开展科技法规宣贯活动,出台配套政策,让科技改革红利惠及科研人员。再细化再部署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年度任务目标,压实责任主体。分解部省会商工作任务安排,加快组织实施创新型省份建设方案,一项一项抓好落实。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改革的思维、创新的方法抓好规划和政策落地,形成制度集成创新的范例。

梳理和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根据科技计划改革,修订完善科技项目立项评审细则、过程管理细则和验收评审细则、七大科技计划专项配套的管理办法,制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涉及科研的实施细则。编制《海南科技创新政策汇编》,组织编印一批图文并茂、简明易读的政策宣传折页,形成简明易懂的工作手册,让政策找企业,让科研人员充分弄懂科技政策,推进科技政策充分落地。

推动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加强与省直单位和市县的联动,完善工作机制,围绕科技创新核心指标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进一步推动省直部门、市县政府加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完善研发投入机制,将科技创新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提升服务市场主体、服务科研人员意识,形成全社会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确保2022年R&D投入强度达1.0%,全社会投入研发经费总额达71亿元。

(二)聚焦国家战略,加快打造“陆海空”三大科创高地

加快打造种业创新策源地。全力以赴争创国家实验室,力争获批。做细、做深、做实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推进种业振兴,聚焦种源创新,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核心层人员达到200名以上,谋划一批“揭榜挂帅”项目。完成国家精准育种中心大楼、国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等一批重大种业创新平台建设并投入使用。推进生物育种专区二期、国际玉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推动中国农科院整编制科研机构和创新团队等加速落地。推动中种集团、华大基因、隆平生物等一批龙头企业积极参与种业科研攻关。全力做好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和“南繁硅谷”科研服务保障工作,聚集更多的顶尖人才和团队,支持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开展生物育种试验。

加快推动深海科技向产业化迈进。加快推动深海科学与智能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早日获批,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投入使用,崖州湾科考码头、国家海洋试验场(深海)加快建设,争取更多国家项目、国家资金落地。推动省深海技术创新中心实体化运作,深海化合物库挂牌运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力争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上实现破题。推动中船集团在海工装备制造领域开展合作、项目落地,明阳集团深远海能源技术研究院项目取得新进展。围绕深海科技创新平台招企业,围绕海工企业招项目,建设好深海科技多层级创新平台。

加快推进航天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瞄准商业航天技术和卫星大数据应用,推动文昌国际航天城导入更多项目和核心团队。启动建设航天科技省级创新平台并设立1家以上。加快推动航天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加快中科院空天院、中科院空间信息应用中心、航天一院等单位签约项目开工。

(三)聚焦区域发展,推进市县创新能力上台阶

推进海口三亚“两极”创新发展。推动海口市高水平建设创新型城市取得显著成效,全市R&D投入达到1.56%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960家,营业收入达730亿元左右,创新驱动发展动能增强。推动三亚市创建创新型城市获批,全市R&D达到1.7%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200家以上,营业收入达100亿元左右,创新型城市建设迈好步、开好局。

驱动市县创新发展。建立服务市县科技创新工作长效机制,深化与市县合作,制定支持市县科技创新工作清单,充分发挥市县科技专项,共同谋划市县所想、产业所需、民生所盼的项目。推进创新型县(市)建设,新增3个市县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市),争创国家创新型县(市)。运行科技云平台,打通与市县科技的连通,形成全省科技一张网。实施市县科研院所“清零”行动,支持设立5个以上县域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培育市县纳统机构,全省研发机构达到100家,规上工业企业内设研发机构100家。支持市县开展特色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设立市县科技专项联合资金项目,共同实施项目“揭榜挂帅”。在文昌、琼海、澄迈等市县开展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权限下放试点改革。下放高新技术企业评审权给儋州、文昌等市县。支持琼海打造热带水果国际合作基地。支持临高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支持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岛成立省市共建联合实验室或研究院。支持洋浦经济开发区与对口省市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联合省科协深入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协同市县推进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组织院士市县行活动,为市县发展献计献策。举办市县科技创新能力培训班,着力提升市县科技管理水平。

推动重点园区快速发展。推动崖州湾科技城早日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持文昌国际航天城加速培育以航天科技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链。支持海口国家高新区大力开展重大新药创制,引进和培育国家级生物医药创新平台,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支持洋浦经济开发区拉长油汽产业链,建立新材料技术创新研究院。支持博鳌乐城引进国际先进医药技术、开展真实世界数据研究,推动医疗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澄迈生态软件园建设区块链新型研发机构,加强区块链关键技术研究,培育和创建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支持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加快打造海外人才、境外研发机构、境外科技企业等创新资源的集聚地。支持文昌冯家湾现代渔业产业园建设,在引进科研院所方面给予支持,提高园区科技含量。加大指导陵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强化科技惠及民生。面向生态环保,制定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支持生态环保、可降解材料、碳达峰与碳中和等方面科研与开发,开展海南省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研究与应用、红树林资源保育与生态恢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支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面向乡村振兴,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广实施乡村振兴挂职科技副乡镇长项目,广泛开展科技服务。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支持海南省人民医院深化医疗改革;支持医疗机构建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加强临床医学研究,提升医疗科研水平,为实现“小病不进城,大病不出岛”提供科技支撑。

(四)聚焦创新要素,加大产业技术攻关

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和培育。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省人才工作部署,加强科技人才工作部门联动,实施科技人才“栽树工程”和“引凤计划”,推动设立科技人才计划创新项目,构建低门槛、中门槛、高门槛科技人才项目群,厚植人才引育沃土,发挥科研项目培养人才的作用,加大青年人才支持力度,重点培养杰出青年科学家、院士后备人选。做好我省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储备、培育等工作,服务指导好科技人才申报国家科技奖励,切实提升申报水平,争取在国家科技奖上实现突破。加强院士工作站及相关平台建设。做实院士工作站和院士团队创新中心,加强管理,狠抓质量,充分发挥引才育才作用。建立省院士联合会,加强院士服务能力建设,举办院士创新平台成果展示。

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形成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为架构的创新平台体系。加大对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特种玻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争取“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培育空间对地观测方向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新设3家以上省级重点实验室;优化省级重点实验室布局,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围绕“陆海空”、现代生物医药、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现代产业化联合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加强推进和谋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科学装置。推动非人灵长类种质资源与模型研发中心、海南大学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中心、文昌航天超算中心、海底科学观测网-南海观测子网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海南量子试验基地开工建设,会同省发改委在深海、生物安全等领域谋划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争取列入支持计划。加强生物医药平台建设。认定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家以上;推进衰老与肿瘤国际研究中心实体化运行;建设完善新药创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海南博鳌干细胞工程中心、海南省药物研究与开发科技园建设。支持海南大学建设七个“协同创新中心”。

加大产业技术攻关。围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优势产业以及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领域,聚焦“十四五”海南省科技创新发展规划重大科学和重大工程问题,在槟榔药用研究、降解塑料研究与应用、石油化工新材料、智慧海南技术支撑等重点方向,大力组织实施首批“陆海空”等七大科技专项。广泛发动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部省联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争取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取得新的突破,省里给予配套支持。进一步用好与省国资委、崖州湾科技城等联合资金项目,会同市县、产业部门、创新主体面向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产学研用协同攻关。

(五)聚焦市场主体,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壮大市场创新主体。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扩容提速工程,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1500家。累计入库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400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精英行动”,认定种子企业、瞪羚企业100家以上,树立科技创新标杆企业。大力开展科技招商,举办高新技术产业专场招商,聚集3+1产业体系,引进签约一批项目,着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深入推进重大新药创制试点示范工作,引进新药创制相关项目3个以上,已投产重大新药创制新药品种实现产值达20亿元以上。

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完善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体制,让有潜力的科创企业和项目脱颖而出。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搭建高新技术企业与科研人员交互服务平台, 科技特派员服务高新技术企业和规上工业企业30家以上。举办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对接会,推动院企、校企合作。引导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达20%以上。积极培育符合R&D纳统条件的科技类民办非企业,推动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规范性发展。推动“琼科贷”、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创新券等科技金融支持科技企业,投融资额达1.5亿。用好研发增量补助、加计扣除等鼓励和支持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部分科技专项里实施企业牵头或产学研联合申报的科技项目占比不低于40%。引导社会资本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实施事业单位按财政投入的1:1配套,企业单位按财政投入的1:2配套。引导国有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与国资委共同实施联合项目,省财政、国资委、企业按照1:1:2投入。实施科研项目与研发投入挂钩,定向征集、择优支持。

(六)聚焦制度创新,着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落地。积极探索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创新若干规定》和科技部等十部委《关于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工作的方案》,深入开展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制度改革试点,在海南大学科技成果赋权试点经验基础上,在崖州湾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的案例;开展科技项目成果后评估试点工作,探索科技项目后评估结果应用于科技立项的决策机制,形成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建立科技成果评价机制。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建设。建设国家技术转移(海南)中心,在海口、三亚等重点园区试点运行。争创海南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探索符合要求的国际科技成果转移机制,推动技术跨境流动集成创新。建设技术创新中心、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成果中试和产业化载体,加强科技成果服务机构建设。推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加大建设和整改力度,海南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有新的提升成效,支持海南大学创建国家大学科技园。

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金融支撑。切实发挥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作用,研究联合崖州湾科技城设立南繁种业、深海科技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投资资金。加大科技创新券投放和支持力度,试点与上海等省市开展创新券通兑。

(七)聚焦开放创新,拓展科技合作新广度

深化开放合作机制。深化与上海、江苏、浙江科技合作,围绕“陆海空”、生物医药、热带高效特色农业、生态环保等产业发展,促进市县、园区与合作省市谋划一批项目,争取落地。推动科技园区对口帮扶进一步深化,组织一次赴沪江浙学习交流活动。作为主宾省参加浦江创新论坛,组织参加论坛系列活动,进一步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继续推进引进大院大所,推动中国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海南分院等一批大院大所入驻。全省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上线,入网大型仪器应入尽入,新增共享仪器300台(套)以上。

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合作。积极谋划推动科技平台、项目和人才的国际合作,设立3-6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推动中拉可持续粮食创新中心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深入开展生物育种产学研合作。组织开展国别科技创新研究,探索在有关专项部分项目评审中推动评审国际化。建设1-2家海南国际离岸创新创业试验区。

加大国际人才合作交流。出台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国人工作许可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重点面向国际种业优秀人才,推动1-2家重点园区建立国际人才社区,构建更加开放的引才引智制度。举办中国(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开展高端外国专家来琼国情研修考察服务活动,建立高端外国专家来琼研修联系机制。建立引进、就业和居留一体化的许可制度,实现工作许可、签证与居留信息共享和联审联检。建设外国人来海南工作管理服务系统,实现与省一体化政府服务平台数据共享。推进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和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推动国际职业资格认证的引进推广,积极协调创建自贸港科技系统驻外干部人才梯队。探索引进世界顶尖科学家使用、培养评价、工作居留、服务保障“直通车”制度。

(八)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

切实加强党建和作风建设。全面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教育培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汲取党的百年历史经验,积极推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提升科技系统干部素质素养。加强纪律和作风建设,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做实日常监督,抓好重点监督。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完善纠治“四风”常态长效机制,严肃监督执纪问责。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建立科技项目规范化管理政策体系。建立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奖励申报评审等重点工作关键点廉政监督和全链条追溯的具体方式。落实以案促教、以案促改、以案促建工作,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切实做好风险防控。抓住风险防控是自贸港建设最大变量,树牢风险防控观念,在人员跨境便捷流动风险防控上,严格审批外籍人员工作许可;在生态环境安全风险防控上,加强外来物种实验管理,开展生物安全防控科研攻关。既坚持鼓励创新,又要加大新技术新业态风险防控。坚守科研伦理,确保科技活动风险可控。高度重视科技安全保密工作,将科技安全保密贯穿项目立项评审、管理、验收全过程。

加强科技监督评估。推进专家库建设优化升级,优化入库程序,细化分层分级分类管理,实行专家评价机制。加快科研诚信制度体系建设,推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发挥好信用监测预警功能,加强与其他社会信用体系衔接,实施联合惩戒。实现科技云与科研诚信、科技报告等系统功能的业务协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目标。加大科技计划专项绩效第三方评估,对星创天地、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等专项进行评估,强化结果运用。出台项目过程管理办法,建立在研项目动态清单,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

加大督查考核和宣传评价。加强创新型省份建设指标和以超常规手段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督查考核,完善配套政策文件,确保完成主要科技创新指标“六翻番、六突破”年度目标及推动科技创新重点工作落实。对近十年科技项目档案管理全部实现电子化,实现项目档案管理信息化。编制2021年科技创新发展白皮书,建立全省科技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加大科技宣传力度,营造全省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良好氛围,讲好海南科技故事。

同志们,今年是以超常规手段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关键的一年。今天的科技工作,有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有宏伟的规划,有自贸港建设的历史机遇,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上下同心、乘势而上、拼搏进取、抓好落实,推动海南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谱写新篇章,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