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关键之年,也是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三年行动收官之年。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锚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遵循海南科技创新逻辑,围绕“国家所需、海南所能、产业所趋、民生所盼”,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统领科技创新,着力在科技体制改革攻坚上有新突破,着力在科技成果转化上有标志性成果,着力在科技交流合作上有新局面,着力在企业创新发展质量上有新提升,着力在市县创新能力提升上有新成效,确保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主要的预期目标是:一是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100亿以上,投入强度达到1.2%;二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000家,营业收入达到1600亿元,种子企业、瞪羚企业、领军企业累计达150家;三是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新增2家;四是国家科技计划立项项目(课题)增长10%;五是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50%,纳统科研机构达140家,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45亿元;六是争创1家国家创新型县(市),新增3-5家市县产业研发机构。围绕以上主要预期指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打造特色优势创新,全力打赢科技创新三年翻身仗

一是吹响打赢科技创新三年翻身仗决战攻号角。今年是打赢三年科技创新翻身仗的最后一年,在前两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指标还要大幅增长,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的目标任务已经部署,全面完成科技创新翻身仗三年行动目标,确保实现“六翻番、六突破”,各市县、各单位要强化主体责任、按照任务分工抓好落实,早谋划、早部署、早动手,抓紧、抓实、抓细,确保三年科技创新翻身仗决战决胜。加快推进海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和海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方案任务落实,开展中期评估。开展海南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和市县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二是更高标准打造“1+2+5”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崖州湾实验室入轨运行,做好实验室保障与服务工作。争取海洋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海南基地挂牌,推动基地加快建设和实体化运行。加快合肥实验室海南基地建设。加强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实体化建设,三亚总部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科研攻关取得突破。推进深海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建立起深海高技术企业创新圈,形成30-50家企业的深海企业集群。推进航天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引进优势创新团队,组建2-3家联合实验室,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科技企业孵化,探索建立航天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运行机制。支持ICAC加强科研能力建设,开展“衰老与肿瘤重大科研攻关”,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推动国家技术转移海南中心高质量发展,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信息平台。

三是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与省发改委联合出台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谋划启动1-2个项目,为争取纳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布局做好准备。支持海南大学、海南医学院争取全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持海南大学、海南发展控股重组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持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争取国家木本油料技术创新中心。推动省部共建先进技术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筹)建设,力争正式获批。推动海南医学院申报地方病(地中海贫血)区域医疗研究中心。调整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职责定位,完成优化调整实施方案,聚焦海南本地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热带作物、水产南繁等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完成省重点实验室的布局规划设计,优化发展领域。创新大型科学仪器管理和开放共享模式,提升大型科学仪器管理水平,新增入网仪器台套数200台套以上,形成多层次基础研究平台。

二、聚焦改革优化创新生态,打造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高地

一是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出台《海南省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攻坚三年行动方案》,构建体现自贸港优势、承载国家战略、具有海南特点、与创新型省份相适应的的科技体制改革布局。突出制度集成创新,在科技成果转化、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形成部省联动的制度集成创新案例。谋划建设海南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创新增长极。

二是健全科技创新管理机制。优化“揭榜挂帅”制科研项目,凝练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清单,探索形成高质量榜单生成机制,加大“揭榜挂帅”、“赛马制”项目力度。企业牵头和参与的省重点研发项目、“揭榜挂帅”项目、“定向择优”项目的比例大幅提升。实施科研经费“负面清单+经费包干制”,扩大“包干制”范围。按专项或技术领域以一个完整科研周期进行绩效评价,探索更加符合科研规律和产业发展特点的财政投入和监管机制。建立符合科研规律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管理制度,推广科研项目经费跨境支付,鼓励和引导境外创新主体参与承担海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三是完善科研监督体系。推行重点项目“飞行检查”模式,扩大科技项目随机抽查范围和比例,强化结果运用。建立项目动态监管,发布年度动态报告,探索建立项目“灰名单”制。加强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做到失信必查常态化。打通省公共信用信息与科研诚信系统互联互通,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联合惩戒。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组建海南省科技伦理委员会及专家咨询组,防范科技领域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挑战。加强科技专家库扩容提质,大幅增加产业界专家,实施精准分类精细管理,落实专家履职评价机制。

三、聚焦科技创新要素,做大做强创新主体

一是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壮大市场创新主体队伍,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000家,种子企业、瞪羚企业、领军企业累计达150家,若干企业进入上市培育库,初步建立起高新技术企业“精英梯队”。发挥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作用,大力开展科技招商,调动重点园区、市县科技招商积极性,编制产业招商地图,举办专题科技招商活动,初步形成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开展精准招商机制,签约10个以上项目,推动一批签约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实施提升企业发展质量行动。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内设研发机构建设、建设2-3家产业创新联合体、1-2家产业技术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创新创业平台;支持企业承担科研项目,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产学研协同创新,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共建共享机制;制定企业研发的重点领域指导目录,增加企业专家在专家库、指南编制和项目评审专家中的比例;加大企业科技特派员力度,向10家以上企业选派科技特派员,提升精准服务能力。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办好“科创杯”、“双创周”等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质量和服务能力。健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机制,发挥科转基金的引导作用,扩大“琼科贷”资金池,力争累计100家高新技术企业获银行融资,融资额超过5亿元。探索设立自贸港风投创投基金,鼓励投早投小,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二是积极发挥园区创新载体作用。推动海口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持建设六大功能平台,建设好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支持崖州湾科技城加快推进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升建国家高新区。支持文昌国际航天城引进科研机构和人才团队、打造航天科技创新高地。支持海南生态软件园建设区块链创新平台,推出应用场景,创建省级高新园区。支持儋州推动新材料产业科技园创新平台建设,海南石化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实体化运行,谋划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持文昌冯家湾现代渔业产业园建设重大科创平台,开展产业共性技术攻关,打造热带水产种业创新策源地。推动海南国际离岸创新创业示范区创新发展,探索设立国际互联网科研数据交互区域。加大对复兴城等重点园区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载体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以科技支撑引领省重点园区高质量发展,筑牢经济发展的主阵地。

三是提升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推动本地科研院所、高校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研攻关任务,借助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加强国家科技项目合作,提升研发水平。实施省属科研院所技术创新项目目标绩效考核制。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深海技术创新中心、航天技术创新中心等在海南的国家队科研机构、大胆创新,探索机制灵活的运行模式。大力推进科技类民办非企业研发机构健康发展,做大我省创新主体增量,扩大纳统单位数量,力争纳统科研机构达140家。

四、聚焦做有用科技创新,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一是围绕产业所趋推进科技创新。围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未来产业、优势产业以及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领域,依托“1+2+5”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积极争取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国家重大专项,争取更多的部省联动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项目。实施与省国资委、省卫健委、崖州湾科技城等联合资金项目和市县“揭榜挂帅”项目。大力组织实施“陆海空”等七大科技专项。会同相关厅局聚焦数字经济、石油化工新材料、现代生物医药,研究制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清单,提升产业化水平。聚焦“六棵树”、高层立体养殖和水产南繁等方向,开展农业领域标准化、体系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二是围绕民生所盼推进科技创新。与省卫健委共同出台《海南省提升医学科技创新能力若干措施》;提升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效能;支持开展海南真实世界数据应用研究;推动“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战略储备基地”项目落地,提升公共卫生领域科技创新。助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会同专业部门聚焦湿地保护与修复、海水可降解塑料等产业化关键技术,凝练项目清单,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深入推进“六水共治”科技支撑。落实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推进海南可持续发展示范省建设。实施科普场馆能力提升行动,与省科协共同举办科技活动月,开展科技下乡活动。

三是建立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争取先行先试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贯彻落实《海南省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实施意见》,出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项目成果评价办法和评价标准。推进科技成果评价机构建设,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复制推广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经验,在3-5家科研单位等开展复制推广工作。开展科技项目成果后评估试点,更好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产出更多高质量成果。

四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国家技术转移海南中心作用,使之成为我省科技成果转化重大平台。积极争取国家科技成果示范区建设。推动海南大学与复兴城园区融合共建大学科技园。引进1-2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建设5家以上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中试研究基地等省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加大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培养技术经纪人50人以上。探索建立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和评估中心,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

五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场景。推出10个标志性科技成果应用场景,推动10项以上成熟技术示范推广。加强与崖州湾实验室等平台科技成果对接,实现科技成果的高位嫁接。组织科技成果推介会,整合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和产业化。推进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工作,重大新药品种产值达25亿元。

五、聚焦科技人才引育,加快建设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

一是推动科教协同培育科技人才。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布局,强化科技人才需求与教育紧密衔接,完善科技人才的全链条培育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联合省委人才发展局,研究出台有利于引进和培育我省科技人才的政策措施,推动出台促进科技人才发展若干措施。支持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岛成立省市共建联合实验室或研究院。

二是加大科技人才培育力度。实施科技人才创新项目,遴选支持A、B、C、D档和海外人才项目。推动科技人才库建设,重点培育“陆海空”科技人才,探索构建重点领域科技人才图谱。依托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推进科技人才培育与省重点科研攻关任务紧密衔接,大力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当主角、挑大梁,在省重点研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合作等研发类项目中,40岁以下青年人才为项目(课题)负责人的立项占比不低于40%,45岁以下青年人才为项目(课题)负责人的立项占比不低于50%。实行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完善科技激励机制,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推动省科技奖励改革,完善自贸港科技奖励体系。

三是加快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加强院士工作站和院士团队创新中心、省院士联合会、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海南研究院建设,实施中国工程战略海南研究院项目和院士创新平台项目,发挥高端柔性人才作用,助力提升我省科技项目指南凝练能力。开展院士行活动,形成院士创新平台人才集聚效应。

六、聚焦以开放促创新,打造自贸港特色的创新生态

一是推进区域科技合作走深走实。落实与7省市科技合作协议,凝练重点领域合作项目清单,推动一批合作项目签约和开工建设,建立起对口省市与更多园区、市县 “一对一”的帮扶。推动我省与更多省市建立对口合作。推动香港大学—海南大学高等研究院建设。加强与澳门在中医药、集成电路等领域的产学研合作交流。

二是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实施海南自贸港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探索开放的国际科技合作机制。推动与新加坡的科技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组织开展同纬度优稀水果引进国际科技合作。支持中国热科院筹建国际椰子组织。推进中拉可持续粮食创新中国中心建设。积极争取G2P(农作物基因资源阐析)、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国际大科学计划。加大与东盟、“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力度,支持在海南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园区合作和农业技术、生物技术、医疗卫生等领域的联合研究和成果转化。建立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3个。

三是探索建立国际人才服务新机制。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国人工作许可负面清单管理办法》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国人工作许可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加快国际科技合作和国际人才管理制度的创新改革,推动外籍人员来琼工作许可增大体量,力争当前有效许可工作证达到1600张。进一步优化“外国人工作居留联审联检一体化”制度,推动建设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两证合一”。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国人工作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外专平台建设,提升平台服务管理水平,认定1-2家省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外国专家局作用,争取将高端外国专家来琼国情研修考察活动引入海南,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形成工作机制。

七、聚焦提升市县创新能级,促进区域创新驱动协调发展

一是实施市县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推动海口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取得积极进展,积极争取三亚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指导儋州开展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巩固和提升省级创新型县(市)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县(市)。推动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人员到市县科技管理部门挂职。围绕市县重点发展领域,支持设立3-5家市县产业研发机构,壮大市县研发机构队伍。

二是加强与市县科技工作联动。深入实施领导定点联系市县、机关处室包干市县工作机制,制定支持市县创新发展年度工作任务清单,切实为市县办实事。落实厅市(县)会商机制,推动相关市县新一轮会商。加强指导市县谋划科技类项目,开展省直单位带动市县和园区联动招商,引入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项目。推动市县间加强科技合作交流,形成优势互补、辐射带动发展的局面。

三是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优化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联合省乡村振兴局,推动中国热科院、海南大学、省农科院等单位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等开展“一所对一县”等一对一帮扶市县行动。向全省铺开挂职科技副乡镇长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推进省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升级改革,探索新型运行模式。

八、聚焦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提升科技服务和管理能力

一是强化政治机关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开展读书活动,举行读书分享会。持续开展科技讲堂,将科技讲堂做成品牌,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管理能力水平。

二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严的主基调,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大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洁教育力度。加强监督检查,运用好“四种形态”,督促党员干部要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真抓实干,求真务实,为创新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是强化提升科技服务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巩固能力提升建设年活动成果。建设科技云服务平台,做好海南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海南省科技报告系统、海南省科技创新云平台三大系统和安可信息化替代等工作。优化评审指标体系,规范项目评审流程,打造专业化规范化评审机构,开展好省级科技项目评审工作。大力提升办文办会等水平,确保科技管理部门高效的、顺畅的运转。加大科技宣传力度,讲好以超常规手段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故事,营造全省科技创新良好氛围。加强政务信息宣传,高质量办好《自贸港科技动态》简报,成为推动全省科技工作的参谋助手。


相关文档